种族中心论(ethnocentrism)是指一种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自己的行为、主观判断价值观、所处社会之规范、意识形态和信仰等视为唯一正向、合理的形式,并以此标准作为判断、评价他人生活、文化优劣的思考模式,甚至倾向将其他文化视为奇异、非道德。遵循种族中心论者经常以自我中心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其他人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凡事以自己作为出发点的思考,很容易造成偏见或独断的评判。虽然这个概念的使用通常以种族做为对象,但这种思维和心态并不只出现在不同种族之间,在阶级、族群、性别和不同宗教团体之间,也经常存在这类偏见。历史上,此类立场经常是造成种族之间长期纷争的来源之一。例如:「白种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就是种族沙文主义的直接写照。而中国长期自命为「华夏之邦」,将周围游牧民族视为「番邦」,以「蛮夷」、「戎狄」称之,也是种族中心主义的写照。过去将台湾原住民被称为「生番」、「熟番」、「高山族」或「山胞」等,其背后反应的也是一种殖民者或汉人的文化偏见。这种立基在政治、经济、军事或文化发展落差上的评断、容易造成刻板印象。如果这种判断被深植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种族歧视就会变成难以避免的情况。注1而此类意识形态促进该团体内的团结与忠诚,在政治面上亦助长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注2 参考书目注1:王振寰.瞿海源主编,《社会学与台湾社会》(巨流,2009三版)。注2: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着,林瑞穗编译,《社会学概论》,(麦格罗希尔,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