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行为改变技术原理与运用1.1 行为改变技术的特性1.2 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类型1.3 增进个体良好行为的行为改变技术1.4 消除个体不适当行为的行为改变技术1.5 认知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原理与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是行为原理在许多人类情境的运用(包含儿童养育、教育、辅导、心理治疗、企业管理、社会工作等情境),相信所有行为都可由学习得来。行为改变技术的功效,积极而言,可增进个体良好行为;消极而言,能消除个体之不适当行为。现在就对其特性、理论类型、及其原理与应用,分别叙述如下,并多举事例说明理论与实际之关联。 行为改变技术的特性行为改变技术是应用实验心理学行为原理,客观而有系统、有步骤的处理行为的有效方法。如矫正以奶瓶喝牛奶习惯,须有实验者(母亲)、受试者(小华)、控制变项(赏贴纸讲故事)、反应变项(用玻璃杯喝牛奶)等要件。行为改变技术能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增进人类适应功能。如:以奖金来提高工作效率,以罚款来管制交通、污染问题。 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类型行为改变技术源自行为学派,强调可观察(看得见)、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其理论类型大致区分如下:反应性制约「制约」是一种事物的成立,以他种事物为先决条件。(如:水遇热化为水蒸汽,遇热就是水蒸汽的制约)。反应性制约是刺激的配对与替代,是被动的行为。如:电视广告运用此原理,人们看见美女产生愉快反应,使汽车(或化妆品)与美女伴随出现,则会有购买的慾望。又如教学情境也是如此,学生害怕处罚,老师在实施处罚之前,黑脸伴随出现,因而学生见老师黑脸也会害怕。操作性制约操作性制约是反应增强的作用,是后果愉快、满足需求,而使反应频率增加,行为较主动的原因是「增强物」的介入。如:自动贩卖机的操作,投币立即得到饮料的满足;打电脑的立即回馈,正确答案出现后的增强。开会的出席费高,或办活动的供应物品多,都会造成参加者人山人海,甚至经费不够的结果。给餐厅服务生较多小费,换毛巾的次数就会增加。学习情境如:幼儿学说再见,拍手或食物都是增强物;学生有好表现时,老师的微笑、拍肩膀、公开鼓励表扬,造成许多成功事例,足见成就感教学的重要性。社会学习班都拉的观察(模仿)学习,强调环境的重要(境教),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学校的模范生选举、杏坛芬芳录、师铎奖,社会的模范父(母)亲表扬、好人好事表扬,就是观察(模仿)学习的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