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查奥若什科娃晚年的艾丽查•奥若什科娃出生 1841年6月6日去世 1910年5月18日俄罗斯帝国格罗德诺身份 小说家艾丽查•奥若什科娃(又译艾丽查•奥热什科娃,波兰语:Eliza Orzeszkowa,1841年6月6日-1910年5月18日),波兰小说家,代表作《涅曼河畔》被认为是19世纪晚期波兰社会的全景画卷。
生平 艾丽查•奥若什科娃生于涅曼河畔的格罗德诺(现属白俄罗斯,当时属于被沙皇俄国吞并的立陶宛-波兰联邦地区)的一个乡村贵族家庭,曾在华沙寄宿学校学习,并和同在学校学习、后来成为闻名女诗人的科诺普尼茨卡(Konopnicka, Maria)成为好友。16岁时与一波兰贵族结婚。1863年1月因立陶宛和波兰的青年反抗俄国长期的民族压迫和统治,爆发了一月起义。在起义中,她积极参加起义部队中通讯联络、筹办粮饷和缝制衣服的工作,并且藏匿起义领导人罗穆尔德•特罗哥德(Romuald Traugutt),把他送到边境。她在这次起义中的行为使得她和保守、反对起义的丈夫产生了分歧。令人惊异的是起义失败后,她丈夫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领地被沙皇政府没收,奥若什科娃到格罗德诺城中父亲的领地居住,开始接触城市生活,这成为她早期创作的主题。
1867年时的奥若什科娃19世纪60年代起,奥若什科娃开始文学创作。从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她写了一些批判封建地主冷酷和同情人民苦难的作品。同时,与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类似,她以自我的经历和观察写了不少以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以表现妇女群体在当时的社会中的悲惨命运,其中写于1872年的《马尔达》影响最大。这部作品写一个小贵族出身的妇女马尔达,在父亲和丈夫死后带着四岁的女孩出外谋生,处处碰壁,被迫进行盗窃,被警察追捕,最后死在马车轮下。70年代中期之后,奥若什科娃创作的主题转向对处于波兰社会底层的犹太人的生活的关注上。1876年他写了长篇小说《艾里•马克沃尔》描绘犹太人和波兰贵族之间的关系。1878年的《梅伊尔•埃卓福维奇》获得了很大的好评,小说背景是一个犹太人居住的小镇,通过描写年轻的梅伊尔接受了新思维,试图反抗僵化的犹太戒律和保守无知的社会,但最终不得不被迫离开城镇,反映了当时开始流行的新思维和犹太人的生活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