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海姆(1893~1947)是知识社会学奠基的重要学者。生于布达佩斯,早年就学即活跃于布达佩斯知识分子圈;一九一九年负笈德国;一九二二年博士论文〔认识论的结构分析〕通过,其后即继续发表知识社会学方面的论着。一九二五年担任海德堡大学讲师,二年后成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及经济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发表其重要代表作〔意识型态与乌托邦〕。一九三三年因纳粹迫害而移居英国伦敦,起初担任政经学院讲师,其后转任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在英国期间致力于社会计划及社会重建的建设,尤其将教育视为社会重建的重要工具。一九四七年逝世于英国伦敦。
曼海姆倡导知识社会学,其主要贡献在于使知识社会学从哲学的领域,转变为社会学中的一门有系统学问。他认为知识社会学的研究重点固然是知识的「社会存在」条件,但他不同意只探讨「错误意识」(或观念)的政治、经济条件(如马克斯)。他主张应该以一种怀疑的心态来处理普遍形成知识的根源(包括社会文化的各种体系)。同时他也不满意知识社会学只在研究知识产生或是知识呈现方式的社会文化条件,而主张知识的有效性和真假也是探究的重点。其次,曼海姆认为不仅社会条件影响思想的形成,事实上思想也影响社会存在,这使得知识社会学不致沦为「相对主义」,相反地注意到人主体性的积极作用。最后,曼海姆认为知识社会学的工作,不在重建个别事件或片面知识的某一观点(perspective),而是重建其整体结构,并以之关联到社会整体(这就是世界观的重建),然后在观点的沟通中,才能达到「共识」,并形成社会改造的动力。
--作者:陈伯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