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推理是利用事物或事物间之关系相似或相同的地方,进行推理。常见形式如:「诉讼人之于律师有如病人之于医生。」(A之于B有如C之于D)。另外,如果已知甲、乙两种情境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若又知甲具有某一特性,则由此推论乙可能也具有此种特性的推理方式,亦是归纳推理。比如,由种种证据可知火星与地球相似,地球有生物,所以火星可能也有生物。类比推理与演绎归纳同为推理中之一形式,有时则被并入归纳推理中,但归纳推理是由特殊以达普遍,类比推理则为由特殊以达特殊。
在能力测验中,类比推理亦为其中主要的测试项目。类比推理常见于运用解答某个问题的流程,来解答另一题目。有研究发现,在儿童时期,通常是利用相关联(如硬的/石头)或相似(硬的/固体)的关系,来提供解答,然后才渐次发展为类比推理;但也有研究主张,只要儿童能深入了解存在的关系,且有人给予暗示,儿童就能进行类比推理。
根据对类比推理能力的认知分析,受试者在回答类比推理题时,需运用下列过程:辨识名词、归纳出名词间的关系、运用所归纳出的关系来找出可能答、及选填正确答案。受试者在归纳和运用关系两步骤中的个别差异,与智力测验结果有关;而受试者对各种可能关系的认识,则与其归纳出名词间关系的能力有关,因此,会影响爱试者的类比推理测试成绩。有时为了增进学生的推理能力,会对学生加以训练,利用一些策略,如练习,来增进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回溯教学法的历史,可以发现自古代希腊的文法学习课程中,就开始运用类比推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由练习寻找相似点和各个字的运用模式中,加强其了解。在科学教学中,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亦极受重视,因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常用类比推理的方式来建立模型。如原子模型的发展过程,就是依据各时期的研究证据,而由葡萄乾面包模型(Currant Bun Model),至太阳系模型(Planetary Model),再演变为波动模型(Wave Model)。又如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以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的人口增加原则来推论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长关系,就是采用类比推理。
类比是促成概念改变的教学策略之一,但在运用时必须先确定学生了解所用的类比,并能懂得待了解概念与类比物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