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邢州人,辽、金官族后裔。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自幼好学;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因不愿埋没为刀笔吏,乃隐居以求志,后出家为僧。以博学多才艺,经海云禅师推荐入忽必烈幕府,因深究〔易经〕及邵雍经世之学,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类,无不精通,故善论天下事,应对称旨,深受赏识。
秉忠论教育强调制度的建立,曾上书忽必烈言:「古者庠序学校未尝废,今郡县虽有学,并非官置。宜从旧制,修建三学,设教授,开选择才,以经义为上,词赋论策次之,兼科举之设,……开设学校,宜择开国功臣子孙受教,选达才任用之。」其建议受到嘉奖采纳。又曾从世祖征大理、云南、南宋,谏以「天地有好生之德,王者之神武,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赞于上,乃保全活人无数。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助其建立各种制度,录用旧臣及山林遗逸,文物粲然一新;世祖任其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又于至元八年(1271),奏请建国号为大元,并订朝仪、官制等;至元十一年卒。帝闻惊悼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缜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唯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其受知之深,于此可见。
秉忠虽位极人臣,却斋居蔬食,自甘淡泊,自号藏春散人,着有〔藏春集〕;常以吟咏自适,诗风萧散闲淡,如其为人。
--作者:陈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