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ǚ dī yīn 概况 由女低音演唱的角色在歌剧中不为多见,通常不是主要角色。其声音较女中音更为宽厚、坚实、浓重、深沉。常用音域为f-e2直至g2。16、17世纪由男声演唱女低音,称为高男高音。而当时只有在喜剧性表演时才被安排使用。18世纪的歌剧中往往用以表现具有戏剧性的角色,例如亨德尔《凯撒》中的柯涅利亚,她是一个比克莉奥佩屈拉还要成熟的女性,这是非常罕见的例子。女低音除了扮演老妇之外,还扮演男性英雄,亨德尔、斯卡拉蒂的作品中可见这类情况。 黄金时代 18世纪末—19世纪的前半期是女低音的黄金时代。韦伯《奥伯龙》中的国王侍从、罗西尼《湖上美人》中的马尔科姆等,均出色发挥了这一声部的声音特色。 女低音还可以演书童或少年,如唐尼采蒂《夏摩尼的琳达》中的彼罗托,《路克莱莎·波其亚》中的奥西尼等。除了罗西尼的《灰姑娘》中的辛德瑞拉《赛米拉密德》中的阿萨斯等角色之外,女低音的形象又常与荡妇、懒婆娘、老年妇女等联系在一起。例如彭奇埃利《欢乐的歌女》中肓眼母亲拉杰卡、瓦格纳《罗恩格林》中的女巫敖德路特等。 还有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1836)中苏萨宁的养子瓦尼亚由女低音演员扮演。他为挽救新立沙皇罗曼诺夫的生命,连夜赶路报讯,竟使坐骑急奔毙命。这里,瓦尼亚的女低音演唱颇为动人,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