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化是用定理或公式解释知识真理的逻辑系统建构,在语言方面见于哲学家的着作中,成为一种人工语言,又称「形式语言」。
语言形式化是二十世纪见于哲学中的所谓之「人工语言」(artificial language),和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有别。人工语言是哲学家基于某种目的而建构的符号象徵(symbolism),所以在哲学中名称不一,有「形式」、「形式化」、「符号或象徵式」,以至「理想」语言等等。此等语言的特徵为有「形式系统」(formal system);而形式系统则指遵循严格的法则结构并运用代表字汇和句法的符号;此外并须说明应用的法则、意义法则,和字汇的指定意义,故而其中必然包括逻辑,于是字汇便常含有若干变数,如标点符号、不变的事物、逻辑符号或描述符号,后二种符号必须依意义法则界定其意义;句法的法则是将符号穿成一线,形同完美的公式,犹如公理或定理一般。
用人工语言可使一种理论形式化,其中所含的字汇,除了符号系统必须有严格的逻辑,还要有形式化的描述或理论的不变事物,这些描述或不变事物的逻辑和意义也要经过形式化,同时所陈述的理论也要具备这些条件或状况。二十世纪的经验科学中如学习理论即是如此。用人工语言者大都为形成一种理论而讨论一些特别的题目,其中不乏哲学家,尤其是逻辑实证论者,意在澄清一种理论,或是使理论系统化。
视形式语言为理想语言者并非全数有意建立新理论,而是认为形式化的语言,可以说明意见或命题,可以说明事实或任何意义,虽与自然语言无别,只是形式化的法则比较严格、比较确定、比较明确而已。在这一方面,自然语言难免有含混不清且不明确之时,理想语言的明确意义和严格的逻辑法则适足弥补自然语言的缺点。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便认为人工语言可以说明自然语言中「不能尽言」的部分,而且可以简化说明(即所谓化约)。
反对形式化者认为哲学问题常和普通的概念有关,无须应用「同义术语」;而同义术语有时反会歪曲原来的普通概念;尤其是形式化限制对事实的陈述与探讨,表面上似乎简化了言辞,实际上则是使说者「说了更多的话」,反而淹没了所要陈述的事实。
正反两面的意见各有所本,成为对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二者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
--作者:贾馥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