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类型名。十八世纪后期流行的一种三拍子双人舞。因该类型舞蹈极易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大众的需求,且能够配上新时尚格调,故在交际场合中受欢迎之程度,历久不衰。华尔兹源自德国南部和奥国的乡村舞「兰德勒舞曲」(Landler),但兰德勒舞曲速度较慢、有乡土味;而华尔兹速度较快,修饰较多。它本是属低层社会的舞蹈,后才传入中、高层社会中。华尔兹流行初期,保守之士以为这种两人拥抱紧靠的舞蹈,过于放荡大胆,有违道德规范,但在1780年左右它却盛行于全欧洲,十九世纪中期,维也纳交响乐舞曲作曲家蓝德(Joseph Lander, 1810-1843)和闻名的史特劳斯家族(Strauss Family)把华尔兹舞曲发展成艺术音乐,造成高级社会流行的时尚,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优美、成熟和高雅的象徵。1910年左右,另一种较慢的英国华尔兹取代维也纳华尔兹,成为交际舞的新宠。早期的华尔兹舞曲只有两乐段,每段为八小节,不断重复。后来舞蹈越来越长,因此舞曲也加上了导奏和终曲,许多十九世纪的华尔兹舞曲都用这种较长大的形式。其实浪漫音乐时期已有作曲家用华尔兹创作音乐如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的《邀舞》《Aufforderung Zum Tanz》,舒伯特(F.Schubert, 1797-1828)、萧邦(F. Chopin, 1810-1849)、李斯特(F. Lizst, 1811-1886),柴科夫斯基(P. Tchaikovsky, 1840-1893)等人皆创作了不少华尔兹相关的艺术性作品。理夏德.史特劳斯(Richerd Strauss, 1864-1949)在歌剧《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中用维也纳华尔兹来表示十八世纪时的维也纳情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尔兹被人用作象徵维也纳的舞曲。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作者:李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