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是指个人到了中年期时,由于检讨及重估过去的生活而导致的一种人格和心理的困扰,造成心理调适上的危机,一般出现于四十几岁间。中年危机一词,系美国人格心理学家高德(R. Gould)及李文逊(D.J. Levinson)所提出。高德曾于一九七零年间以美国加州南部地区的居民进行横断研究;同一时间,李文逊也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居民为样本,进行晤谈。二者的研究样本,大致为介于中年转换期(约四十岁至四十五岁)的男人。两个研究均指出中年危机的广泛存在。此一名词后来为其他书籍、杂志等所引用,而逐渐广为一般人所熟知。目前其已被广泛应用到解释中年期在自我知觉、亲密关系,以及身体和工作上的改变。
中年危机原是指男性到了中年以后对人生展望的怀疑,对自己存在意义的重行探讨,对未来生活满足的焦虑感。它常被界定为:「由于中年期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而对当前内在资源与外在社会的支持体系造成威胁,导致对生理和心理压力的一种知觉状态。」中年危机一词原系针对以男性为样本的研究而发现的现象,其后研究样本扩展至中年女性,亦发现有类似的心理危机存在。故目前中年危机一词是一种通称,泛指两性在中年早期因生活型态的改变、工作转换或沮丧等而产生的心理危机,而开始对生命进行重估的时期。男女两性在进入中年后,由于老化的迹象渐显,都有相似的心理困扰。女性因停经和空巢(empty nest)而衍生另一种激烈的恐慌和沮丧;男性在广大的社会压力下则倍感傍徨,而作强烈的内心挣扎。男性的社会压力,包括事业高峰的期许、规范性婚姻关系的怀疑和男性雄风气概的失。在事业方面,怀疑自己的发展是否达到瓶颈,对事业成功的期许尤其加深,因此常有患得患失的心理出现;在婚姻关系上,对自己伴侣情感与关系开始怀疑;加上心理上不能面对年华逐渐老去的事实,均使得刚踏入中年的人产生危机症候群,例如焦虑、困惑、无所适从,进而常有反抗行为出现。
中年危机是否为普遍的现象,是否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的过程,有些学者持怀疑与反对的态度。例如学者瓦伦特(G.E. Vailliant)对哈佛大学生的纵贯性研究,追踪达四十年之久,并未发现有此现象存在。伯莱克(G.R. Baruch)等人以三十五岁至五十五岁的妇女为对象,亦未发现此种现象。受试者认为意外发生的事件(如离婚、车祸、工作转换)和未预期发生的规范性事件(如双亲的过早死亡)才是生活危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