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以石砌岸,长3.4米,宽2米。据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九》载:“孝感水在县北门……耆老传云,昔有孝子事母,取水远。感此,泉涌出,故名‘孝水’。天宝六年敕改为‘孝感水’。”又据《山东通志》载:元代一名叫刘琮的孝子,其父久病卧床,他精心服侍,用尽家产。家距水源甚远,必须每天到远处取水,因而感动神灵。一日,刘琮刨地,得金一窖,取尽后,忽涌一泉。刘琮用掘得的金子买药并汲此泉之水煎熬,父亲病愈,活到百岁,所以人们给这泉取名为“孝感泉”。后来,刘父寿终,刘琮削发为僧,并把宅舍捐给寺院,这寺改称孝感寺,后又改为太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