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和解释,总的说来:所谓“贫困线”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是一个国家为救助其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者(也可称低收入者)而制定的一定的救济标准或界限。 11月30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标准上调后,将有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也将利于拉动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让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介绍,到2020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300元并不是我国惟一的扶贫标准,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本地扶贫标准。 资金方面,今年中国扶贫资金投入总额将由去年的222.68亿元增加到270亿元,增幅达到21.25%,增量和增幅都达到历史最高。自明年起各级财政将逐年增加扶贫资金的支出额度。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也将优先安排到符合条件的特困地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上调最低贫困标准还能拉动国内消费。“按照以前我国设定的最低贫困标准,我国只有少部分人群在补助行列,一旦设定新标准后,纳入贫困人口补助范围内的人群将更多,该部分人群收入的增加,将带动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李国祥还指出,扶贫标准上调还能倒逼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扶贫标准也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参照物,只有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为纳入贫困范围内的人群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详细解释 贫困线 - 学术解释 贫困线有多种学术解释,列举如下: 1、贫困线是指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因自然、社会、经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收入减少或中断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制定的社会救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给予经济或实物方面的救济使其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即贫困线救济制度。 2、贫困线的实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存和社会公认标准所必须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