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干部 - 名词由来 浙江省遂昌县对因为在例行的届中考察或年度考核、重点工程项目考核中排名倒数的9名干部(3名正科级,6名副科级), 被要求进入“后进干部培训班”学习。“下岗”后,他们被要求参加为期3周的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是县委书记葛学斌亲自安排的,包括“十个一”: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软环境建设讨论活动、进行一次勤政廉政教育、走一次红军路等。培训班结束后,9人的岗位被重新安排:3名正科级干部转岗,4名副科级干部被安排到重点工程锻炼一年;排在末尾的两人改任非领导职务。 这是遂昌县领导干部退出机制试点中的一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已成为长期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题。”浙江省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干武东告诉记者,从2001 年起,浙江各地就对不称职干部采取了多种办法予以调整,进入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回炉”就是其中之一。自2008年以来,浙江省已调整不称职干部374人。 7月,在浙江省委组织部召开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闻通报会上,新闻发言人吴顺江指出,“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是浙江省今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 这一制度的最初尝试是从基层开始的。早在1996年,浙江宁海县就开始了探索。宁海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干部调整考核机制———“扣分制”。就像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要被扣分一样,当地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或在考核中成了落后的“慢跑干部”,也要被扣分。3年内累计扣分达到7分的,就必须递呈辞职书。宁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能迭说,扣分制就像“刹车”,可以防止领导干部官德下滑。这一做法也改进了干部辞职标准,使干部“退出”有了一个“软着陆”。实行扣分制以来,宁海县共有39名领导干部被扣分,11名领导干部辞职退出。“今后将尝试领导干部问责制,不断加大不胜任干部退出力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王能迭告诉记者。 在遂昌县,不称职的干部会像黄彤兴一样,先免去或暂停现任职务、进培训班,然后进行岗位调整。培训班出来后如果表现良好,仍然可以得到提拔。遂昌县党校原副校长李明就曾有过类似经历。2002年他因考核不合格被降职,但4年后,因工作努力,他又被提任为县旅游局党组书记。 另一些地区走得更远。从2001年起,浙江温岭制定了领导干部辞职的13条标准,由此拉开了浙江省干部辞职制探索的序幕。短短几年间,温岭共有40多名各级干部辞职,39名干部待岗。 “正是这些
在例行的届中考察或年度考核、重点工程项目考核中排名倒数的领导干部,参加了为期3周的“后进干部培训班”学习,“认清自己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