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犬产于贵州省麻江县东南部,因中心产区在下司镇,故按历史习惯称为下司犬。下司镇在嘉庆十三年(1080年)就辟为商埠,在民国时期已形成盛市和重要的码头,成为重要生活物资交易场所,商家富户养犬护院风起,而下司犬具有忠实主人,看家护院的特点,所以得已大量饲养。是集肉用、猎用、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理想品种。 下司犬 - 简介 下司犬因主产于贵州省麻江县下司镇而得名,在云贵高原苗岭山系的雷公山区内广为分布。下司狗毛色光亮、洁白如玉,头部粗大,相貌凶猛、眼圈、嘴、鼻、舌红润,双眼皮、胸部深圆,尾直而尾尖向上(鼠尾)。通晓人性,悟性好,忠实听话,颇受人们宠爱,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常被驯化为观赏犬。该狗的嗅觉特别灵敏,四肢强健,足底厚实,脚趾弯钩适中,趾间疏展,奔跑速度快,耐力和爆发力极强,天生就有很强的捕猎能力,是远近闻名的猎犬品种,被列为世界名犬排名第三的“中华名猎”通过系统强化驯养,可成为"小警犬"。 下司犬性情温顺,适应性强,适宜我国各地饲养,少者3-5只,多者几十只,公母比例为1:6,可以放养、圈养,少量饲养不花费太多劳力。下司犬是在边远贫困地区粗放饲养条件下自繁自养形成,疾病少,食性杂,各种农作物产品、蔬菜、动物性食品及食堂、屠宰场下脚料都是其好食料,一般一只狗年投入300元的饲料,就可达到科学饲养效果,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养一只母狗年收入1000元以上。 目前,国内市场对多功能狗的需求量很大,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司狗具有既能供观赏娱乐,又能守家护院、追踪捕猎,同时还可提供鲜美肉质的理想品种,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下司犬 - 外貌特征 通过产区群众的长期选育,形成了下司犬体形外貌和生产性能独特的特性。有民俗道"虎头蛇腰鼠尾肘子脚,空鼻红眼耳直立"。下司犬相貌凶猛,头部粗大,额宽平,鼻镜宽大,口方平齐,胸部深圆,鼠尾(直立尾尖向上)。四肢强健,足底厚实,脚趾弯钩适中,趾间疏展,善于奔跑。毛色以雪白为主,毛质粗硬,有长短二层毛,俗称"蔗秆毛",蔗秆毛中分为"长蔗秆毛"和"短蔗秆毛"两种。眼皮、鼻及舌为粉红色,耳皮薄且直立,眼有神,特别突出的是脸和嘴上有硬毛直立,犹如针状,使人望而生畏。 该犬体型属犬类之中等,成年犬小则10公斤、大则30公斤
下司犬产于贵州省麻江县东南部,因中心产区在下司镇,故历史习惯称为下司犬。产区居民以苗族为主,居住于深山峻岭之间,过去林深茂密,山高路险,野生动物较多,自古以来苗胞均有打猎和养狗看家守院的习俗。经产区人民的长期选育,形成了“下司犬”体型外貌和生活性能独特的特征特性。早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下司镇就辟为商埠,形成盛市和重要码头。往昔,贵州与省外陆上交通闭塞,云贵两省的土特产品多集中于下司,赖清水江运到湖南洪江、常德、过洞庭湖直达武汉。湘、鄂、赣的棉花、土布、药材、瓷器等货物亦用船载逆水而上到下司起崖,再运到贵阳、安顺等地。因此,当年的下司镇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商户林立、住户密集,官富养犬护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