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诅咒提示语”,是指带有诅咒式的提示语,诸如“司机院内鸣笛必出车祸”这样的“狠毒”咒语,目的是以不文明对抗不文明,约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虽然这些带有恐吓、侮辱甚至谩骂诅咒性质的提示语客观上起到了遏制一些不道德行为的作用,但很多市民对此难以接受:这种用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对抗另一种不文明行为的做法,实在有些不妥,有损哈尔滨人的文明风貌。市民认为,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执法部门加强管理才能根治不文明行为。 诅咒提示语-由来 近一段时期,街头“烂手爪子”的涂鸦被逐渐刷洗干净时,一些写在楼体墙面上的“诅咒式提示语”凸显出来,格外刺目。在道里区东风街一居民院入口处,有条黑色标语是“司机院内鸣笛必出车祸”,让人看了胆战心惊。(8月4日,《哈尔滨日报》) 随着小区亮化彩化工作的完成,随着城市根治裸土地面工作的推进,哈尔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深度广度已达到空前喜人的程度,于城市或市民来讲,可谓天大的好事。然而,整治后的小区还有其他的问题:私家车乱停乱放,宠物随地便溺,三轮车餐饮车随处乱摆……这种乱象由谁来管?社区说:他们有管的权利,而没有罚款的权利,所以管也没人听;城管部门说:他们只负责城市街道的管理,有执法执罚权,但社区不归他们管。正是基于此,投诉无门的个别市民以怨排怨,产生了写“诅咒式提示语”的想法,于是乎“在此小便全家死光光”、“乱倒垃圾不得好死”、“司机院内鸣笛必出车祸”等恶语应运而生。 诅咒提示语-根源 “诅咒式提示语”的出现,究其原因,固然有市民公共文明意识淡薄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与当地环境卫生问题影响的驱使不无关联。居民劝导人们爱护环境、文明行车的提示语本是好事,但使用的词语太过“狠毒”,表面看起来很痛快,短时间内似乎也能够使某种具体的不文明行为得到遏制,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抽刀断水,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从长远上看,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不文明行为,况且令人胆战心惊的“诅咒标语”,本身也是触犯法规的一种不文明行为。 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一些小事中,如乱扔垃圾、乱涂乱画、随意鸣笛……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凸显着个人的文明素养,更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作为城市的主人,广大市民不仅仅是城市文明成果的受益者和享受者,更应该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当然,不文明行为的存在,固然有某种文化根深蒂固的因素,但主要的还是社会重视程度不高,治理方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