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īng tiān kuí 解释:药材的一种,用于治疗肺痨咯血;肺热咳嗽;口腔炎;咽喉肿痛;瘰疬;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为兰科植物芋兰的叶或带球茎的叶。 ①广西地区于夏季采叶,洗净或用沸水拖过,晒至半干时用手搓成粒状,边晒边搓,第一次须单叶搓,以后可数叶合搓,每日搓2~3次,至晒干为止。 ②广东地区于6~9月间,挖取全株,除去根茎,仅留球茎及叶,洗净曝晒,并将叶片包裹球茎,搓成球状,再晒至足干为度。
毛唇芋兰(学名: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tr.)是兰科芋兰属植物。块茎圆球形,直径10-15毫米。叶1枚,在花凋谢后长出,淡绿色,质地较薄,干后带黄色,心状卵形。花葶高15-30厘米,下部具3-6枚筒状鞘。花期5月。分布于泰国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香港、广西、云南和四川中部至西部等地。生长于海拔220-1000米的山坡或沟谷林下阴湿处。毛唇芋兰是“十大南药”之一,以全草或叶入药,具清肺止咳,清热解毒,散结消疬之功效;主治肺痨、咳嗽咳血、瘰疬、肿毒、跌打损伤、急性咽喉炎等,对治疗小儿肺炎有特效。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