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án lóng lù jiǎo yǐ 解释:高131cm,宽92cm,纵深76.5cm 椅为圈椅式,椅背用一只鹿的全角制成,角根连于鹿的头盖骨上。角上的枝叉恰巧代替圈椅的鹅脖和镰柄棍。后背用两支鹿角作支架,当中镶板。 座面用黄花梨木制成,前沿和两侧微向内凹,侧沿以牛角包边,当中镶一道象牙条作为界线。座面两侧及后部嵌骨雕勾云纹坐牙,与鹿角圈背连接。座面下前后用两只鹿的回支角制成,角叉对称向里恰巧形成托角枨,角根部分向外又形成外翻马蹄。椅前另附脚踏,用两头小鹿之角制成四足。此椅将鹿角的自然形态与椅子的造型及使用功能巧妙地相结合,显示出匠师大胆创新的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才能,成为清代特有的家具品种。 椅背刻有隶书乾隆御制诗: 制椅犹看双角全,乌号命中想当年。 神威讵止群藩讋、圣构应谋万载绵。 不敢坐兮恒敬仰,既知朴矣愿捐妍。 盛京惟远兴州近,家法钦承一例然。 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从诗句中可以得知,此椅系用康熙帝亲猎之鹿制成。
从顺治入关至嘉庆,除雍正外,其余四位皇帝都坐过一种特殊的椅子——鹿角椅现介绍的这把鹿角椅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椅通高131.5、宽92、纵76.5、座面高53.5、背高78厘米。椅四条腿用四支鹿角制成,角根部作足,其坚实的部位和自然形态与椅足正相吻合,可谓奇思妙想。前后两面椅腿向里一侧横生一叉,构成支撑坐面的托角枨,两侧面用另外的角叉作榫插入,形成托角枨。靠背扶手也是鹿角制成,两支角的根部连在鹿的头盖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