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战国策·韩策一》:“秦 带甲百餘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鲍彪 注:“科头,不著兜鍪。”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此盖左袵之所为,非诸夏之快事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布 将 河内 郝萌 夜攻 布,布 科头袒衣,走诣都督 高顺 营。”胡三省 注:“科头,不冠露髻也。今 江 东人犹谓露髻为科头。”《老残游记》第九回:“着了一件深蓝布百衲大棉袄,科头,不束带,亦不着马褂。”
(二)、古代教坊歌乐分部分科,其头目称为“科头”。亦以称歌伎乐工。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散序》:“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録事,其餘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咸以其日辟之。主乐两人,一人主饮妓。放榜后,大科头两人(第一部),常詰旦至期集院,常宴则小科头主张,大宴则大科头,纵无宴席,科头亦逐日请给茶钱。”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秦中岁时记》云:期集谢恩了……便於亭子小宴,召小科头同乐,至暮而散。”
科头,拼音kē tóu,指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